close

        我曾有過2次機會聽聞人們對我提到「不學無術」這個詞,均留下深刻的印象,刺激了我在自我學習上面的一些反思,所以特別寫作此篇〈不學無術的學習啟發〉,以把握之。

        我對學習具有高度戒慎心,雖然有著懶散、含混、輕浮的壞毛病,然而大體來說濃厚的反省心與克制心,總是會督促自我敏銳地探察四方的知識,從中辨識出對自我學習有助益與借鏡的訊息,作為自我改進與自我成長的資源。秉持這樣的自我鍛煉,雖稱不上天性聰穎,倒是在求道問學的路上成長不少。這篇提到的「不學無術」,於我長期關注的「學習問題意識」甚有幫助,因此提筆記下來。

        在切入兩次聽聞這個詞的經驗所帶來的心得前,先談談這個詞的典故、本義以及後代的引申義。「不學無術」語出《漢書》,卷六八,「霍光金日磾傳」:

贊曰:「霍光以結髮內侍,起於階闥之間,確然秉志,誼形於主。受襁褓之託,任漢室之寄,當廟堂,擁幼君,摧燕王,仆上官,因權制敵,以成其忠。處廢置之際,臨大節而不可奪,遂匡國家,安社稷。擁昭立宣,光為師保,雖周公、阿衡,何以加此!然光不學亡術,闇於大理,陰妻邪謀,立女為后,湛溺盈溢之欲,以增顛覆之禍,死財三年,宗族誅夷,哀哉!」班固批評霍光:「不學亡(通“無”字)術,闇於大理」,因此其族人在霍光死後遭誅滅,慘澹收場。「不學無術」原用以指不知研習經典,並從中獲取經驗與知識,以致行為處事有所偏頗或錯誤;後則泛指人未經學習而沒有學問才幹。
(以上引自:教育部成語典「不學無術」條:
http://dict.moe.gov.tw/chengyu/pho/fya/fya47654.htm)

         第一次向我解釋「不學無術」這個詞的人是我敬仰的恩師──劉老師。回校探望劉老師,提及當前的學習狀況,劉老師告訴我:「學習就是要『不學無術』。」他的意思跟前面所說的「不學無術」的本義、引申義全然不同。他鼓勵我要像名政論家南方朔先生,超越學科、門派的界限,不拘守特定方法、技術,而能卓然成學。南方朔先生也是我很欣賞的一位人物,讀過幾篇關於他的訪談文章,愛書成痴、極度用功,雖然不是有專門學術著作、完整學術經歷的專業學者,卻是有著豐沛閱歷與學識的重要民間學人。南方朔先生的學問難以分類說屬於哪一家、哪一派,只能說:「那樣的論述,就是南方朔!」

        劉老師的建議,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。這麼多年下來,他始終能抓住我在學習上的重要問題,給我適當的建議。我能體會他對我說這句話的用意,老師的意思並不是要我在學問上無所用心哉,而是鼓勵我能效法南方朔先生超越學科、門派的界限、不拘成法而研習學問、曉明事理。

劉老師的“不學無術”─
學:成一家之言,也就是學科、門派的界限。
術:方法、技術,也就是屬於某學科、門派的研究方法、專業技術。

        在當時我爲自己未來的研究路線猶疑不安,爲跨領域的了解困惑時,老師提點了我。現在回溯老師的話,又體會到了他更深的寓意:爲什麼要超越學科、門派的界限,不拘成法的目的是什麼?──人文社會研究,是為了增進與豐富對人類與社會的瞭解。雖然說學有所成,常需從一家之學的鑽研開始,然而,除了熟習一家之學之外,還能會通其他的學科、門派,更為豐富與増益對人類與社會的瞭解,遠較執著於哪個學科、門派,哪個研究方法、專業技術孰優孰劣來得重要。我想這邊帶入劉老師的用意可以把班固的話改成:
「不學亡術,明於大理。」

        第二個提及「不學無術」一詞讓我印象深刻而對我在學習上有所啟發的人是我的一位網友,他使用這個詞是循著前面提到班固「不學無術」本義與引申義使用的。提及此詞是在責罵某位板眾的回文泰半是隨便回回,無所用心。沒見識、沒學問又不肯學習、不用心,他最受不了這種人了。不知那位板眾有沒有看見?倒是我看見這位網友的話並且讀進心裡,起了很大的警醒意識,最近經常自我反思。本來在論壇上活動,我比較抱持著輕鬆、休閒的心態,但輕鬆、休閒的心態是不是就不用心、不努力了呢?發現自己好像鬆懈了,要好好檢討:有沒有認真地回文章?有沒有在不了解的知識、訊息上面虛心學習、增廣見聞?有沒有引證充足還是隨便唬弄?有沒有用心觀摹、思索,發為有意義、有價值的論述?努力、用心,不僅是一種態度,更是一種實踐作法。要時時警醒,拿出誠意學習,不要一心只想打混,否則,自己也淪為不學無術之徒了。

        上面是我兩次聽聞「不學無術」一詞獲致的自我學習啟發心得。既然認真反思,當然也希望真的能努力成長,自勉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hchih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